我們都是時代巨變的見證者。在香港這樣的國際金融都會搞藝術是否能夠賴以維生,多年以來,答案幾乎是一面倒的否定。直至近年,本土藝術在每況愈下的大環境中遍地開花,從狹隘的生存空間中,逐漸孕育出這個城市獨有的文藝氛圍。
 
熟知本地街頭藝術的人,對 Katol 這號人物大概不會陌生,即使對他的名字不熟悉,也總會見過他的作品,或聽過 Start From Zero 和 Coffee & Laundry 這些他有份參與的品牌。作為一名平面設計師,Katol 所涉獵的範圍極廣,從木工作品到手寫招牌,從 CD 封面甚至小至一張 event 邀請函,就連 MV 的字幕製作也包攬,無處不在的設計足跡為他獨樹一幟的字體風格留下記錄。設計是源於生活,那屬於他的快樂哲學,又是甚麼呢?
 
 
找一份讓你快樂的工作
尋常打工一族,對日常最大的追求一般離不開「準時收工」和「準時出糧」,工作上遇到的種種不如意,習慣以「人工包埋」(儘管不一定高)來自我安慰帶過,逐漸忘卻(或未曾體會)工作其實也能帶來快樂。Katol 的快樂來源,正是來自於工作。「做設計就是一份幫人的工作,每當我幫到個客,或者完成一個 project,都會令我開心。」他說,雖然創作的過程往往都很痛苦,但完成後的那份滿足感無可比擬。
 
快樂之道,其實就是這樣平凡且踏實。「這十多年做了所有我想做的事,完成了好多計劃,認識了好多人,去過好多地方,以上種種應該是這輩子最讓我記得的了。」對 Katol 來說,透過設計幫人解決問題,就是他的天命。「感覺就好像,這是一路以來要我做的事,是一種 born to be。」找到一份快樂的工作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,但正確來說,其實就是把令你快樂的事變成工作。只要享受其中,就連苦的都會回甘。
 

慢慢來,比較快

Katol 表示,他目前的快樂指數是不過不失的 5 分。「現在的世界變得那麼快,每日都要適應新的節奏,很難讓人快樂起來。」近年最讓他感到快樂的時刻,源於去年幫插畫家門小雷辦展覽期間,事隔十數年重遊日本。熱愛日本文化的他,笑言東京就如同天堂一般。而談到讓心情蒙灰的事情,則是看新聞。「新聞看得多就不開心。」那在鬱悶的時候,要如何重拾快樂?他的方法是,要不倒頭便睡,要不就練練字。「練字是一件需要極度專注的事情,而且那個步調是很慢的,能夠令你放鬆,忘記正在發生的事。」毋需急於為情緒找到出口,尤其年紀越大就越是明白,有時候慢慢來,反而比較快。

 

快樂是了無牽掛

所以,到底快樂為何物?Katol 就認為,歸根究底,快樂的本質,其實就是了無牽掛。「擁有的東西越少,就越快樂。擁有越多,顧慮也就越多,並逐漸蠶食你的快樂。」他的 Less is more 哲學,是一種樂天知命的生活感悟,雖是老生常談,但要透徹領悟,放開執著,又是另一個境界。Katol 看得很開,比如說,如果明日就是人生的最後一天,他說自己大概會在街上隨處逛逛,又或者在家打坐,放鬆地過就好。若要為自己書寫一本人生小傳,書名就叫《To be continued》,就是好多事都未完成,還有許多空間可以繼續發展,一個未完待續的故事。